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磊正埋头于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不断切换着各种图表。
「王工,推力数据准备好了吗?」
「马上就好,教授。」王磊回答道。
主屏幕切换到推力曲线图,七条线条几乎完美重迭,每台发动机推力稳定在835千牛左右,总推力达到5845千牛。
「看起来不错。」李斌轻声说,但他随即皱眉,仔细审视曲线,「有没有任何波动?」
王磊放大图表,「波动都在容差范围内,最大偏差不到0.5%。」
林燃问:「燃烧室压力呢?」
王磊切换到压力数据,「每台发动机压力稳定在12.5MPa,没有异常波动。」
终于从英制单位切换到了公制单位,林燃倒没觉得有什麽不一样,但团队的其他成员们觉得习惯多了。
会议室的人群中传来一阵低声的松气声。
因为压力稳定意味着燃烧过程高效且安全,这是他们最关心的指标之一,压力波动可能表明燃烧不稳定或推进剂供应问题,这是其他国家研发可回收火箭最常遇到的问题类型之一。
「温度数据怎麽样?」林燃继续追问,他知道,任何过热都可能导致材料损伤,推迟整个计划。
王磊调出温度曲线,「喷嘴温度最高达到1200摄氏度,远低于材料极限,热保护系统表现良好,结构温度也在安全范围内。」
确认关键组件的温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的目的是避免过热或材料损伤,像喷管温度过高可能表明冷却系统失效。
「推进剂流量呢?混合比是否符合设计?」林燃问。
「液氧和煤油混合比为2.6:1,流量稳定,无阻塞或气蚀现象。」王磊回答,语气中带着自信。
就在此时,年轻的工程师刘海波举起手,声音略带犹豫,「教授,我注意到第四号发动机在60秒左右时推力略有下降,很短暂,但我想提一下。」
房间瞬间安静,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林燃当机立断:「王工,放大那段数据。」
王磊迅速操作,屏幕显示第四号发动机的推力曲线。
果然,在60秒处,推力下降了约2%,持续两秒后恢复正常。
李斌皱眉走近屏幕,「这可能是燃料管路中的短暂扰动。让我们看看对应的压力和流量数据。」
王磊调出相关数据,「压力和流量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异常。」
林燃脑海中闪过无数可能性:传感器故障?燃料气泡?还是设计缺陷?
这种时候经验就能发挥作用,有视频在能够迅速确定问题所在,那麽就一定有解法,林燃深信。
「有没有视频记录?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林燃问。
技术员小陈迅速播放高速摄像机的录像,屏幕上,第四号发动机的火焰稳定,没有任何异常喷射或颜色变化。
「看起来不像硬体问题。」李斌松了一口气,「可能是燃料流动的瞬态波动,这种情况在单台发动机测试中也偶尔出现,通常无害。」
林燃果断道:「与仿真模型对比一下,看看是否预测了这种现象。」
王磊打开仿真结果,「模型显示,燃料管路中可能出现微小气泡导致的短暂推力波动,但都在安全范围内。」
林燃点头道:「好,记录下来。如果后续测试中再次出现,我们再深入调查。」
团队继续分析剩馀数据,包括振动水平和结构应力。
振动数据表明,火箭结构在点火期间保持稳定,没有共振现象。
振动数据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结构疲劳或发动机不稳定问题。
星舰为什麽老是爆炸,发动机太多导致的共振现象解决不了。
着陆腿和格栅鳍的部署机制也通过了测试,尽管它们在静态点火中未实际使用。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分析,林燃终于开口,「我认为这次测试圆满成功,所有参数都在设计范围内,我们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现在,各位,我们可以开始准备亚轨道测试了。」林燃总结道。
控制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紧张的气氛被喜悦取代。
工程师们互相击掌,分享着这一里程碑的成就感,对于深入参与此次燃烧一号改的工程师来说,又一个华国第一次即将在他们手上诞生。
从最开始第一架华国民营航天中型火箭燃烧一号到华国第一架土星五号再到现在的华国第一架可回收火箭,第一前面的定语一次比一次更少。
时间进入到4月之后,燃烧一号改要进行首次亚轨道发射,林燃在自己办公室对李瑞说道:「李工,这次亚轨道发射就交给你了,不可能每次的火箭发射我都要亲自跑到文昌去。」
李瑞内心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这摆明了就是锻炼的好机会。
阿波罗科技作为一家在迅速扩张阶段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