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音乐节评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是保留乐户的重要原因,要让他们在各种祭祀典礼上服役。
    最后才是戏剧,由冯梦龙、凌初两人,负责戏剧类评选。
    但是两人还有不同,那就是擅长话本的冯梦龙,主要负责话剧类,凌初负责其它。
    说了这些分工后,李玉又向众人道:
    “这些奖项的评选,首先要有提名。”
    “诸位都是知名人士,可作为专业人士参与。”
    “提名定下之后,除了专业评委投票,还要参考大众投票,以及选出最受观众欢迎奖项。”
    “目前初步定的,是和《京城文艺报》合作,他们把入围名单印刷在报纸上,读者剪报投票。”
    这让张溥来了兴趣,说道:
    “《京城文艺报》的发行量,应该不算多吧?”
    “《明报》是四大报之一,李兄有没有考虑和《明报》合作?”
    李玉有些惊讶,说道:
    “张兄的《明报》,也愿参与此事吗?”
    “我和《京报》谈的时候,他们只愿让《京城文艺报》参与。”
    作为收编了京城抄报行的报业集团,京报集团不但有撑门面的《京报》,还有《新闻报》《文艺报》等专业报纸,都是和原本的报业人员合办的。
    甚至就连四大报之一的《大同报》,都是和京报集团合办,只是由钱谦益主导,关系更疏远些。
    李玉最初想的,就是与《京报》合作,广泛投放选票。
    但是《京报》认为自己是全国性报纸,选票投放到外地,音乐节都过去了。
    所以拒绝了此事,只愿意拿出《京城文艺报》合作。
    李玉好不郁闷,却也觉得有理,所以就没有去找其他报纸,只和文艺报合作。
    没想到张溥在这个宴会上,主动提出合作,可以在《明报》上印刷选票。
    这让他很是高兴,但是又和张溥说了顾虑。
    张溥却认为是小事,夹带着附送就行了。
    这样读者不需要掏钱,自然不会抱怨。
    至于增加的成本,张溥认为可以在选票背后印刷广告收回来――
    可以说,在办报一年之后,他已经熟悉了报纸运作。
    要不然《明报》也不会成为四大报之一,仅次于《邸报》和《京报》。
    李玉听到张溥的办法,对此很是高兴。
    甚至想着音乐节是不是能打广告,以便收回成本。
    不过在想到音乐节是第一次举办,最重要的是树立名声后,他又打消了这个想法,决定先稳一稳。
    潞王则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他只是为张溥的帮忙而高兴,举杯向对方示意。
    张溥在得到这次合作机会后也很高兴,因为他从李玉所说的选票中,敏锐察觉到这种评选方式的潜力。
    说不定未来就有议员来报纸上打广告,号召有选举权的民众,投票选他为议员。
    所以他觉得在《明报》上试一试,看看这种评选的效果如何,提出章程规范。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