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军事较量结束,正治较量才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现在悔改也不迟,将他们赶出朝堂,换上一批更可靠的。
    想法很好,但是不现实~
    正治不可能非黑即白,更不会惯着理想化。
    封建时代,
    把这帮有文化的人全部排除在外,到哪儿找识字的?
    总不能,
    文官学校从识字写字开始教起吧?
    而且,
    不为臣下,即为敌人。
    今日,吴国敢摒除这些人。
    明日,清廷就会大力启用这帮人。
    不要指望什麽仁丶智丶礼丶义丶信。
    大家都是嘴上说说罢了,不会真以为朝堂诸公都是腐儒吧?
    ……
    退一万步讲,
    就算拉出一帮「仗义屠狗辈」接替「无良读书人」,就能海晏河清吗?
    读书人靠不住!
    屠狗辈一样靠不住!
    说的直白点,是人性靠不住。
    ……
    皇家海军的「击沉敌舰奖金」制,可以参考。
    每击沉一条敌船,根据其造价金额,海军部拿八分之一,舰长拿四分之一,高级船员平分八分之三,普通船员平分四分之一。
    朝堂=海军部。
    李郁掌管海军部,大臣们是舰长,署长是高级船员,各路豪强是普通水手,普通百姓是造船厂的工人。
    上船后,
    大家利益丶目标一致。
    搁置矛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前方奏凯,
    后方的普通百姓也跟着欢呼雀跃,船厂生意蒸蒸日上,造新船,修缮旧船,拆解俘虏的敌船。
    生意好,工钱就发的多。
    ……
    让所有人都自愿的支持现行规则,让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规则明确,动力足够。
    迈入老年的李郁才能悠闲地转着地球仪,
    叮嘱一旁的16岁军装女副官:
    「通知江南造船厂,寡人的5000吨皇家蒸汽游艇水线以上全部镀金。尤其是主炮,一定要金光灿灿~」
    「寡人体面了,帝国才会体面,3亿百姓才能体面。」
    ……
    愿景美,但遥远。
    制衡才是永恒的。
    李郁不会随便动那些在吴国中枢任职的旧官。
    但是,
    从此刻起,
    会尽量冷落来自新占区域的旧官佐们,尽量不给他们深度参与吴国朝政的机会。
    冷落,不能太明显,否则会带来大麻烦。
    李郁这个司机只能不露声色的小角度调整战车方向,尽可能不让精明的乘客们有所察觉。
    ……
    广州城外,
    一处道路工地,
    面对诸多新上任的年轻文官,
    李郁慷慨激昂:
    「战端一开,各地无家可归的百姓数量激增。你们当秉承以工代赈的原则,不要怕花钱。」
    「广州是华南重镇,贸易集散地,务必要尽快恢复秩序。尽快消弭兵灾丶匪患丶疾病。」
    突然,
    他停住了脚步,
    盯着几个可怜兮兮的孩子,问道:
    「这些是?」
    「回陛下,都是些孤儿,在工地上干点轻活换口饭吃。」
    ……
    陡然间,李郁萌生了一个跨度漫长的计划,
    低声嘱咐:
    「将广州周边的6岁以下孤儿集中安置,养到12岁,安置到各个工厂做工。这笔钱,寡人出。」
    「陛下仁厚。」
    在场众人皆面露敬佩,只当是陛下想积德行善。
    其实,
    李郁压根不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如果善恶和寿数真有关联,那许多人在胚胎成形的那一刻就应该无了。
    世事运行的程序,
    我们无法探究,所以敬畏的称为「命」丶「天意」。
    但,
    这套程序绝对和善恶没有一丁点关联。
    ……
    数天后,
    来了一位秘书处侍卫,
    要求孤儿营的负责人在3月内完成甄别,从中筛选出体魄健康丶相貌清秀的孤儿100人。
    其中,男童应不少于80人。
    负责人很为难:
    「钦差大人,有的娃娃年龄太小,什麽都不知道。小的无法造册~」
    「谁让你造册的?你只需将人筛选出来即可。」
    「是,是。」
    ……
    这些3岁到6岁的孤儿好似落叶叶随波漂流,最终消失在视野里。
    由陛下的3位义女出面,在湖州府长兴县毗邻太湖的山中,悄然建起了1座规模很大的学校。
    门口高悬御赐牌匾:
    义庄!
    从此,籍籍无名,好似隐居。
    义庄的孩童每半年就新增一批,来自天南海北。
    他们唯一共同点是年龄小,几乎不记事。
    名字全部是后取的,籍贯统一告知是苏州府吴县人士,父母早亡。
    义庄和外界几无来往。
    除了,
    教师会轮换,有固定的,有不固定的。
    ……
    义庄5里之外,
    筑起了一圈半人高的篱笆,挂上警示牌「皇家猎场,禁止靠近。」
    50名受伤残疾的士兵担任外圈护卫。
    他们被赐予房屋丶妻子,领取相当于原月薪的7成,并被告知这是一份终身制职业。
    ……
    这里的经费,全部来自皇家。
    这里的教材,是李郁亲自挑选的。
    这里的房屋丶道路丶设施丶服饰用品,是李郁亲自设计的。
    只不过,
    从建成之后,很久很久,李郁从未亲自踏入这所学校。
    只有陛下的半身戎装画像悬挂在每个教室内最醒目的位置,微笑注视着这些记忆被重新塑造的孩子们。
    ……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