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些传说中的穿越者,个个仿佛全才在世,造玻璃、制肥皂、炼水泥,甚至连每道工序都了如指掌,细致到令人咋舌……
可他朱允熥,自问绝无这等神通。
别说他了,便是后世那些饱学之士,博士乃至顶尖科学家,若非专攻此道,又有谁会费心去背下这么多的冷门技艺?
除非回到后世,倚仗那无所不知的网络,甚至是借助AI之力去搜寻答案,那确实简单了。
随便找找,就能找到。
听到朱允熥的话,赖文安眼中骤然亮起一道光芒,仿佛自九天之上得获天谕,整个人难抑激动,声音微微颤抖道:“陛下金口玉言,臣等如拨云见日,顿知前路何往!”
在他心中,这位年轻的帝王绝非凡人所能企及,必是秉承天命之人,否则怎能洞悉如此深奥的奥秘?
陛下既已指明方向,那定然不会有差错。
橡胶必能成为密封蒸汽机的关键,只需多加试验,反复改良,成功之日指日可待!
他强压住内心的狂喜,恭敬地垂首,心中却已燃起熊熊斗志。
朱允熥见状,略一沉吟,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丝模糊的记忆。
前世似乎曾在某处科普文章中瞥见过只言片语。
他迟疑片刻,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低声道:“朕隐约记得,似乎是加入了硫?”
他皱了皱眉,显然对这点记忆缺乏十足把握,随即正色补充道:“你们不妨以此为起点,尝试加入硫磺试试看。”
话音刚落,他目光一扫在场众人,语气陡然转而郑重:“不过,朕并未亲手参与你们的科研细务,具体如何实施,仍需你们自行斟酌决断。”
“切不可将朕随口一提之言奉为金科玉律,拘泥不放。”
“实践之中该如何推进,需依实情而行。”
朱允熥心中清楚,橡胶确是未来密封技术的主流方向,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然而科学的道路从来曲折多变,进展的节奏难以预料。
若大明科学院因他一言而固守橡胶,放弃其他探索,万一短时间内未能突破,反倒误了大事,那便得不偿失。
历史上,在橡胶广泛应用之前,人类不也凭借其他法子推动了蒸汽机的演进?
说不定此刻另辟蹊径,反而能觅得一条暂时的捷径。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语气中透出几分帝王的气度与宽容:“尔等当以实效为重,莫因朕之片语而束手束脚。”
科学发展的事,他可不能瞎指导。
要不然,影响将极大极坏!
此言一出,赖文安与一众官员齐齐俯身,声如洪钟:“臣等谨遵圣谕!”
他们心中无不感慨:陛下胸怀若海,不独指点迷津,更赐予他们试错的余地,真乃宽仁之君,令人心悦诚服。
朱允熥微微点头,目光再度投向那台巍然屹立的蒸汽机车,眼神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期望。
就在此时,赖文安略一迟疑,复又上前一步,恭声道:“陛下,除密封之难题,臣还有一事需禀报。”
朱允熥闻言,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赖文安身上,示意他继续陈述。
“陛下,蒸汽机车的研发乃是集大明举国之力,众多工厂倾力参与,无论是锻造还是组装,皆投入了无数心血。”
“然而,臣在推进过程中却发现,各处零部件的尺寸竟杂乱无章,毫无章法可言。”
他微微皱眉,似在回忆那令人头痛的细节:“不同工厂各自为政,各有其标准,彼此之间难以契合。”
赖文安流露出一丝感慨:“想当初,陛下在研发蒸汽机时,曾力主推行标准化生产,正是这一远见卓识,才缔造了后来蒸汽机得以迅速量产的奇迹。”
“直至今日,几款标准型蒸汽机仍在以极快的速度,源源不断的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可如今到了蒸汽机车上,原来标准却荡然无存,又陷入了混乱。”
他摇了摇头,声音中透着几分无奈:“诚然,蒸汽机车与普通蒸汽机有所不同,其产量或许不及标准型蒸汽机那般庞大,若强行推行标准化量产,恐有诸多难处。”
朱允熥微微颔首,眼神深邃,似乎在沉思。
赖文安稍稍停了一下后,道:“然而,臣发现,无论是蒸汽机车、标准型蒸汽机、船用蒸汽机,乃至其他机械,虽用途各异,但其内部却有不少零件实则大同小异,若能将这些部件的规格统一,使之彼此通用,便可极大提升生产效率。”
“若陛下能降旨,命天下所有工厂,不论官办还是民间,皆遵从一套精心制定的标准,全国上下通力推行,那日后无论打造何物,皆能事半功倍,畅通无阻!”
他兴奋的语气转为谦逊,带着几分试探:“当然,这不过是臣一番粗浅的思索,是否可行,尚需陛下圣裁定夺。”
言罢,赖文安垂首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