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新项目探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原本张龙祥想邀请李大国下午就开始讲课,可惜李大国约了田学林,C语言编程专题培训的第一次课只能排在了第二天下午。
    辞别张龙祥,李大国匆匆赶往航天大院,田学林的办公室。
    当他赶到之时,田学林正在和一名老者交谈着什么,见到李大国进来,他开心的冲着老者介绍:“这就是我跟你提到的劣徒,李大国。”
    嘴上说着劣徒,神情中可全都是满意与自得。
    “这位是孙佳东孙教授,接下来你们可能会有合作。”
    介绍完李大国,田学林又亲切的向徒弟介绍身旁的老者。
    后世的李大国和孙佳东有过两次合作,所以并不陌生,航天、火箭、卫星技术专家,第一颗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前前后后为夏国研发了四五十颗人造卫星,当之无愧的卫星之父。
    “老孙,你可别小瞧我这劣徒,人小鬼大,机灵着呢,前段李佩佩、夏培肖她们搞的夏芯和计算机,李大国也是核心成员之一。”
    田学林如数家珍般的将李大国最近一年的成绩全都给孙佳东罗列了一遍。
    “小李同志,你们所的3微米技术真的已经成熟了吗?”
    孙佳东听了田学林的介绍,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自己身边怎么没挖掘出这么个好苗子。
    不过,开心之余,他还是想再确认一下3微米的芯片制造工艺,因为这关乎到他和田学林的下一个重要项目。
    之前他们做规划的时候,新项目的电子设备是按照之前的技术情况做的,如果真的已经有3微米的制造工艺,那么这将会为接下来的项目带来质的改进。
    “再努努劲,1微米也能成熟。”
    李大国当然知道孙佳东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们后面的项目需要电研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所以,在这方面不需要藏私,怕就怕技术解决不了项目中的问题。
    “真的?”孙佳东眼光变的火热:“单位晶圆可以容纳多少个晶体管?”
    刚才他和田学林商量的是,如果3微米技术不成熟,5微米也是可以接受的,没想到李大国轻轻松松就丢出一个1微米的工艺。
    从3到1,别看只差了2微米,那可代表的是翻天覆地的技术革新,搞不好研发个三五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保守估计不下十万个晶体管。”
    李大国的回答,别说是孙佳东,田学林听了都震惊不已。
    要知道一年前,夏国的晶体管集成水平也就是几十个几百个的状态,转眼就要迈进十万的门槛,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看似是一个小小的集成度的提升,应用到航天领域,那就是了不得的提升。
    要知道,一枚火箭,载重可是固定的,在深空中的能量更是有限的。
    如果晶体管集成度高那代表的就是能耗低、重量轻、功能强大。
    同样几百公斤的仪器设备,采用1微米制造工艺和采用传统的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设备,其性能简直是千差万别。
    “十万个?”
    这回孙佳东不是震惊了,是直接傻了眼。
    他们设计的保密项目,所有的晶体管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个。
    这要是采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岂不是说功能至少还能再增加十倍以上。
    “田教授,咱的项目要不要提前给李大国评估一下,看看有没有改进的空间?”
    孙佳东不淡定了。
    他和田学林的原计划是等项目立项之后,上面有了明确指示,再向核心成员公开。
    但按照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集成度远远高于预期,导致设备的体积和重量缩小数倍,浪费运载火箭。
    “大国同志值得信赖,之前研发夏芯和计算机也有接受过相关的保密培训,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提前和其商量。”
    田学林这等于是在拿自己的名誉替自己的学生作保,由此可见他对李大国是多么的信赖与支持。
    “小李同志,上面要求我们在三年内研制和发射一枚通信实验卫星,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了长达七八年的筹备和研究。
    今年各方面准备工作已经完毕,我们准备择期启动该项目。”
    孙佳东介绍完,李大国心里便咯噔了一下。
    他根本就没关注上面要搞什么,3年的时间点是他率先关注到的。
    这种项目,保不齐又是要拉到某个戈壁荒岛,三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老师,我刚才什么都没听到,这种项目能不能不参与?”
    难得重活一世,李大国再也不想吃沙子去了,而且一吃就是好几年,说不定出来后俩媳妇都跟人跑了。
    “不能,你必须参与。”
    田学林直接就堵上了李大国的退路。
    敢不参与,信不信把你的电研所拆了,再好好和你清算一下。
    “那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