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智工飞跃出深城,万里沙漠起绿荫。
机器挥臂织未来,智慧铺桥渡世人。
中东工厂擎新日,非洲光伏映乾坤。
星联从此联环宇,制造王旗震古今。
-----------------
清晨的星联能源总部,一场例行的高管会议正在进行。
李凡站在屏幕前,看着财务部门投射出的曲线图,嘴角挂着一抹复杂的笑容。
“看见这根线了吗?”李凡用激光笔,指着那条陡峭向上的曲线。
“这不是风筝线,也不是股市,这是我们现在的订单增长曲线。”
方东河皱着眉头问:“李总,这曲线怎么看着不像是让人高兴的?好事不是应该眉开眼笑吗?”
李凡收起笑容,正色道:“问题是,这根曲线告诉我们两个字——‘失控’。”
“西北和中东的项目成功了,市场对我们的设备需求暴增,而我们的生产线,撑不住了。”
星联能源在西北的光伏项目,成为了国内新能源的标杆案例:西北光伏设备,已供电多个工业园区,实现了节能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政府部门开始大力宣传星联的技术优势,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主动上门洽谈合作。
而中东示范区的成功数据,在当地媒体铺天盖地,各国能源企业争相向星联下单。
沙特的阿兹扎能源,直接预订了未来一年的设备产能,还建议星联扩充产能,以应对市场的井喷需求。
“看起来,成功的光环,已经把我们照成了市场的‘宠儿’。”CMO苏雅馨感慨。
李凡笑着回应:“宠儿也得有实力,没能力宠,一把摔了怎么办?”
CFO杨庆华汇报数据:“目前星联能源的设备订单,已经排到了18个月之后,金额累计突破了100亿人民币。”
“而且,随着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未来可能的更多客户。”
“这个订单数,以及对应的金额,会比现在这个还要更大。”
听到这个数字,会场内一片欢呼。
直到杨庆华补充了一句:“不过,目前我们在这块生产线上的产能,已经接近极限。”
“如果继续按现在的效率,我们恐怕连明年的订单都交付不完。”
星联现有的光伏相关设备生产线,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
但是,仍无法跟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星联重工制造部经理巴福生,无奈地说:“我们的工厂,已经像个‘疯狂的机器’,可即便这样,需求量还是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
沙特客户阿兹扎能源,直接派代表飞到星联的深市星庭总部,要求星联确保沙漠项目的设备按时交付。
代表在会议上直言不讳:“如果你们的设备,不能准时到达,我们的项目进度,会被大幅拖延。”
“这对中东市场的信任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
国内多个新能源公司也在催促:“星联的设备能不能再快点到?我们现在的新能源项目就差你们的设备了。”
李凡听完客户们的诉求,语气幽默地说道:“看来我们不光是设备供应商,现在还是‘新能源救世主’。”
“不过救世主也需要工厂给力啊!”
-----------------
团队开始讨论如何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制造部建议继续延长生产时间,招募更多工人以提升产能。
技术部则主张升级现有生产线,引入更多智能化制造设备。
财务部提醒,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资金支持,现有公司预算可能捉襟见肘。
巴福生(星联重工制造部经理)坚持:“增加人力是最快的解决方法,工厂立刻能见效。”
方东河(星联集团CTO)则反驳:“这只是临时解决方案,效率提升有限。我们需要长远的解决方案——智能制造。”
李凡没有急于拍板,而是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无论是增加人手,还是升级生产线,都需要时间和资金。”
“我们要优先解决市场的紧迫性,但也不能忽略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讨论的基础上,李凡提出两步走的策略:
1、短期措施:紧急扩招工人,同时优化现有生产流程,提高人机协作效率。
2、长期措施:加速星联重工的智能制造升级,启动“智工3.0”计划,将自动化率提升到行业领先水平。
李凡还指示“星联资本”启动一项融资计划,以支持“星联重工”的扩产改造。
他在会上鼓励团队:“压力是动力,别忘了,我们当初就是靠着一次次逆境,才有了今天。”
“现在客户的需求就是命令,满足市场才是王道。”
当晚,李凡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透过窗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