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光子如电破天荒,数据飞驰万里长。
星联筑梦桥梁稳,智领潮头步自强。
生态方圆连寰宇,标准所向定纲常。
千帆竞逐非吾惧,敢踏巅峰立远航。
-----------------
阳光透过星联集团总部的落地窗,洒在会议桌上,形成明亮的光斑。
张启明轻轻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眉头微皱。
他深吸一口气,环顾四周,准备开启今天的技术战略会议。
李凡坐在主位,手里拿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他瞟了眼张启明手中的资料,开口问道:“启明,今天是你主持?我可是听说,你最近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瓶颈问题。”
会议室里的几位核心高管顿时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些。
张启明咳了一声,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干脆利落地写下几个字——“数据传输的瓶颈”。
“各位,我们的NPU和DPU成功了,但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在前面等着我们。”张启明指着白板,语气中透着几分无奈。
“随着AI应用场景的增多,全球网络流量正在以指数级增长,而传统的电子数据传输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他按下遥控器,投影屏幕上显示了一张折线图。曲线从左下角迅速窜到右上角,直逼顶端。
“这是过去五年全球数据中心的流量增长图。我们预计,再过三五年,全球数据流量将增长到目前的五倍。”张启明停顿了一下,让数字的冲击感充满房间。
“这意味着,我们的现有传输技术,很快就会崩溃。”
苏雅馨皱着眉头问道:“可是我们的【星思】和【星瞳】不是解决了算力的问题吗?数据传输也这么麻烦?”
“苏总,你可别小看这个问题。”张启明摊开双手。
“算力的问题确实解决了,但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如果传输速度跟不上,所有计算力都会变成摆设。”
李凡插话道:“这么说来,瓶颈从算力移到了传输?这是一个典型的‘木桶效应’——短板决定了整体效率。”
张启明点头:“没错。尤其是我们的云计算业务,已经开始接到客户的反馈,说网络带宽不足,响应延迟增加,这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案例。”张启明翻开报告,“前两周,一个客户在我们云平台上运行了一次复杂的业务模型。”
“整个计算过程非常顺畅,但当他们想把结果下载回本地时,系统直接卡了整整半小时。”
“半小时?这么离谱?”曲云山瞪大眼睛,“就这还能叫云计算?直接叫‘云堵塞’吧。”
会议室里传来一阵轻笑,但很快又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明白,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张启明继续说道,“有些高带宽需求的场景,比如基因组学计算和实时视频处理,传输延迟已经让客户产生了不满。”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客户流失只是时间问题。”
李凡放下手中的咖啡,双手交叉在下巴前,目光变得锐利:“那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传统的办法,是增加光纤通道和电子设备的传输能力。”张启明摊了摊手,“但这个办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提升的速度,根本赶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
“问题的核心,其实是电子信号的物理特性。”张启明切换到下一页幻灯片,上面是一张放大的芯片图片和几行公式。
“电子信号在芯片内传输时,会因为热效应、能量损耗等问题产生延迟。而且,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传输速率的提升,需要付出更高的能耗成本。”
“换句话说,电子数据传输的效率,正在接近它的理论极限。”张启明耸了耸肩,“如果继续依赖传统的电子传输技术,整个行业的网络性能很快会停滞不前。”
“所以你的意思是,电子传输已经快‘卷’到头了?”苏雅馨接话,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
张启明苦笑道:“可以这么说。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否则等网络流量继续增长,我们的系统迟早会被拖垮。”
李凡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然后问道:“有没有其他技术路径?”
“这正是我要说的。”张启明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快速在白板上写下“光子传输”四个字。
“光子传输?不是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吗?”曲云山挑了挑眉。
“没错,光子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的终极解决方案。”张启明点头,“光信号的传输速度比电子快几个数量级,而且几乎没有热效应问题。”
“理论上,它可以轻松满足未来几十年的带宽需求。”
“理论上?”苏雅馨追问,“听起来还是有点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