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脸庞。那一刻,十二岁的杨雪**然明白,自己不再只是个孩子。在这场残酷的战争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而他的战场,就在这小小的训练营里,在每一碗热饭、每一包草药、每一句安慰中。
午后暴雨突至,训练却未中断。李彬站在雨幕中,声音盖过雷鸣:“战场上不会挑好天气!现在给我匍匐前进!“新兵们在泥水里翻滚,杨雪峰亲自示范低姿跃进,泥水溅满他的脸,却遮不住眼中的狠劲。
陈铁匠的儿子陈铁锤在训练中脱颖而出。这个继承了父亲臂力的年轻人,能单手举起装满弹药的木箱。李彬注意到他拼刺时的爆发力,特意将自己的刺刀赠给他:“小子,这把刀杀过七个鬼子,希望你让它染上更多鲜血。“
夜晚的营地,油灯昏黄。杨雪峰和李彬围坐在地图前,研究最新的征兵数据。“自流井报名的有四百人,但合格的不到一半。“杨雪峰皱眉,“很多人连枪都拿不稳。“李彬翻开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南京战场的教训:“让他们练夜间***支,蒙上眼也要在三分钟内完成。“
这时,帐篷外传来争执声。杨雪东涨红着脸,正和几个老兵理论:“我哥说了,伤员不能喝生水!这些草药必须煮过!“他怀里的药罐还冒着热气,药香混着雨水的味道弥漫开来。李彬望着少年倔强的背影,想起南京城里那个被流弹击中的卫生员——如果当时有人懂得这些常识......
随着训练强度提升,矛盾也逐渐显现。盐商子弟赵文轩受不了苦,偷偷藏起了训练服。杨雪峰发现后,当众将他的绸缎长衫剪成布条:“想当少爷回家去!这里只有能扛枪的汉子!“当晚,赵文轩却主动加练,汗水浸透的破布衫在月光下泛着银光。
五宝镇的晨雾还未散尽,陈铁匠铺的烟囱已窜出滚滚黑烟。三十六岁的陈铁柱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脊背在炉火映照下泛着油亮的光。他抡起十八斤重的大锤,“当啷“一声砸向烧得通红的铁块,火星如流萤般飞溅,在青砖墙上撞出细密的麻点。自从弟弟陈铁锤报名参军后,铁匠铺的活计就只有他来撑起了。
“爹!水开了!“十二岁的儿子虎娃顶着蒸腾的热气,端着木桶冲进铺子。陈铁柱头也不回,粗粝的嗓音混着金属撞击声:“搁边上!等这批枪头淬火。“他的眼睛死死盯着铁砧上逐渐成型的枪尖,汗珠顺着眉骨滚进眼睛,蛰得生疼也顾不上擦。
自从三个月前川军出川抗战的消息传来,这间传承三代的铁匠铺就变了模样。往日打造锄头镰刀的铁砧上,如今堆满了寒光凛凛的刺刀、枪头;墙角的风箱昼夜不停地响着,将炉火催得噼啪作响;连后院晾晒的衣绳上,都挂着成排等待打磨的枪管。
“陈师傅,这批枪头什么时候能好?“杨雪峰掀开沾满煤灰的布帘走进来,军装上还沾着训练场的尘土。他目光扫过满地成品,瞳孔猛地收缩——靠墙的木架上,整整齐齐码着三百支崭新的刺刀,刀身上还带着锻造时留下的螺旋纹。
陈铁柱用铁钳夹起烧红的枪头,淬进一旁的水槽。白雾轰然腾起,他扯过腰间的粗布巾擦了把脸:“快了快了!就是铁不够用。“他踢开脚边的碎铁,露出半块变形的铁锅,“昨儿把家里煮饭的家伙事儿都熔了。“
杨雪峰蹲下身,手指抚过刀身凸起的血槽:“这工艺,比兵工厂的还好。“
“小鬼子的刺刀是机器轧的,“陈铁柱抓起新打好的刺刀,在阳光下转了个圈,刃口折射出冷冽的光,“咱这是千锤百炼的真家伙!“他突然用力,刀尖“噗“地扎进旁边的榆木柱,木屑纷飞中,刀身纹丝不动。
虎娃踮着脚往父亲手里塞了个粗面馍馍:“爹,吃口饭吧。“陈铁柱咬下一大口,腮帮子鼓得老高,含糊不清地说:“告诉恁娘,今晚不用等我吃饭。“话音未落,又抄起大锤砸向铁砧。
日头西斜时,铁匠铺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三个穿着长衫的盐商站在门口,为首的胖子捏着鼻子:“陈师傅,我们家修祠堂的铁活儿......“
“没空!“陈铁柱头也不抬,火星溅在他手臂的旧疤上,烫出一串燎泡,“没瞧见都在打杀鬼子的家伙?“
胖子涨红了脸:“可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规矩?“陈铁柱突然转身,手里的铁钳还滴着滚烫的铁水,“等鬼子打进五宝镇,刨了恁家祖坟,看你还讲不讲规矩!“他的吼声震得屋梁上的煤灰簌簌掉落,三个盐商面面相觑,灰溜溜地走了。
夜幕降临时,铁匠铺的灯光刺破浓雾。陈铁柱的妻子王氏端着陶碗,碗里的南瓜汤还冒着热气:“他爹,歇会儿吧,身子骨不是铁打的。“
男人的后背绷成一张满弓,大锤起落间,汗珠雨点般砸在铁砧上:“不打完这批,睡不着。“他声音沙哑得厉害,“前线的娃娃们扛着汉阳造,要是连刺刀都不利索......“话没说完,突然剧烈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