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假藉因缘而有,这个是属于假法。你说它没有,但是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的确,富贵让你快乐,贫穷让你痛苦,这个是有它的因缘的,这叫假,这是讲诸法的差别相。我们过去的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当然它所创造的果报就是各式各样的,这个都是属于假,这一切法的差别相。
    另外一个境界就是「空」。这个空就一切法的平等性,不管你富贵、你贫穷,这当中就着本性来说,富贵的本性是毕竟空的,贫穷的本性也是毕竟空。这个空我们是不容易了解。或者我们不要讲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不要讲这么高的道理,说无常好不好,就是说,我们不要从「体空观」去体会,从「析空观」,分析的析。
    就是说,这个人富贵,但是这个富贵的境界会变化。他今天赚的钱,可能一夜之间就失败了,破产了,可见得这个富贵它是有变化性。从这个变化当中,我们知道这一切法是没有真实不变的自体,就是一切法是成住坏空的。他富贵的时候很有钱,一下子的时候就失败了;他有生命了,出生了,最后他死亡。就是整个生命都是流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第2/2页)
    世间上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常住不变的,没有这回事。出生了以后,就是长大;长大就是死掉;今生做人,下辈子就到三恶道去;三恶道受完以后,他的善业起现行,就生天。这整个六道的生命,是不断的、不断的剎那剎那变化,我们讲无常,所以它是空,这无自性。
    所以「空」是一切法的一个总相,每一个法的本性,都是依空而建立,就是从空当中,由于不同的因缘而创造出来;虽然创造出来,本性还是空。所以空是一切法共同的相状。
    以天台宗的意思,一个初学菩萨从假入空,就是你刚开始先不要去分别那些假的境界,不要去执着这个境界,把你在假的境界的那个心,把它收回来,收回来放在哪里呢?入空,你安住在毕竟空的境界。
    所以你一开始先无分别住的,刚开始。所以刚开始修行,有时候你看这个人,好像越修,好像这个人是…,以世间来说,好像就是分别心越来越淡泊,是的,刚开始是这样子的。慢慢慢慢他的心自在了以后,再从空出假。所以一开始是要从这种假名假相当中,把这个心收回来,安住在「空」的境界,叫从假入空,这样懂吗?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就分别,你心永远静不下来,不可以!因为我们的老毛病就是喜欢攀缘,你一下子就分别假名假相假用,就去度众生,那你这个攀缘心,永远没办法停下来,所以这是一个次第问题。
    [师答]:我看宗喀巴大师的意思,他每一座,就是你一堂功课,一座,座位的座,每一座他就是一个加行、正修、回向,他就是三个次第。加行,他就是思惟这个法的殊胜,或者是念死无常,思惟这个法的功德,加行。然后正修,以我们来说就是念佛。然后就是回向,他一堂功课做完,他就回向。当然我们晚课的时候会做一个总回向,但是应该是在每一堂功课做完,就应该做一个回向,每一堂功课,是这样子的,这个回向是不嫌多。
    好,我们再看下一科,乙三、深信因果,断恶修善。
    我们这一科是一个净土的助行。
    前面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执持名号」是一个正行。
    在助行上我们应该要「深信因果」,这个是讲理论,理论上的一种认知,「断恶修善」是一个事相上的修持,由这个断恶、修善来帮助我们的往生,叫助行。这一大科我们分成三小科来说明:初、明因果之理。二、明因果之事。三、结劝。今初。先说明因果的道理,再说明因果上的修行方法,第三个做一个结劝。
    我们先看第一科明因果之理,好我们请合掌。
    乙三、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分三初、明因果之理。二、明因果之事。三、结劝。今初。
    丙一、明因果之理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何不独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
    —标本同治录序—
    好,我们加以说明,我去查原文,这个地方有多一个字,倒数第二行「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这个诸子诸孙,那个「诸」字是多余的,「之得诸子孙者」。这个《印光大师文钞》的精华录里面有这一段文,脉络分析亦复如是,也是多一个「诸」字。好,我们把这个因果的理论加以说明,分成三段,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