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必有余殃。』」孔子他的思想也不是一种断灭见,也不是自然有。怎么知道呢?因为孔子他在赞,这个赞就是赞美,用文辞来赞美,赞美什么呢?就是赞美《易经》。赞美《易经》的在刚开始就讲出一句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以看的出来孔子的思想,也是讲一切法有因缘的,有一个轨则的,不是一切法自然有的。怎么说呢?就是「积善之家」,这个家庭里面经常行善的人,他以后的果报「必有余庆」,这个指出以后会得到良善的子孙,以后的家庭,可能就是财富、声名、富贵、眷属等等,会有各式各样的可乐果报。反过来这个家庭「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家庭经常造恶业,这个家庭以后会怎么回事呢?「必有余殃」,这个家庭以后要出败家子了,有灾祸的事情出现。
在《太上感应篇》也讲一件事情说:在扬州有一个卖米的人,这个卖米的人,本来是一个很贫困的人,白手起家。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他把这个卖米的秤斗做了手脚。做了手脚以后,就是看起来比实际的还重,事实上没有,但是它看起来比较重,就偷斤两。经过几年以后,他努力的经营,也富贵起来,生了两个儿子,非常可爱。有一天,他在家里面喝酒,很高兴就跟太太说:「我是一个本来什么都没有,现在有钱,妳知道怎么回事吗?」他太太说:「我不知道。」他说:我就是把这个秤斗,如是如是的做了手脚,所以现在这么快有钱。
他太太听了以后,就很伤心,就准备要跟他离婚,这个先生说:「妳为什么要离婚呢?我们现在很有钱。」这个太太她可能是多少读过儒学,她说:「我们这样子做是伤阴德的,以后这个家庭会出不吉祥的事情,所以我要跟你离婚。」这个先生他也有点善根,他听太太这样讲,他也有点忏悔,他说:「那我已经做了,应该怎么办呢?」她太太说:「你过去偷人家斤两,你现在也做手脚,把这个斤两还给人家,就是你秤起来比实际的少,我们补偿别人。」他就如法做了,他也起惭愧心,断相续心,一方面就开始补偿。过了几年,他两个儿子都死掉。他内心当中就很不平衡,「我过去造恶业的时候,事事顺利,我开始修善的时候,两个多可爱的儿子都死掉,这个世间上真的有轨则,有因果道理吗?是不是这样子呢?」信心就动摇了。晚上睡觉,这个天神就告诉他说:「你过去造恶业的时候,上天派两个儿子,要败坏你的财富,这两个儿子是上天派来的;你现在造善业,这两个儿子上天收回去,你继续造善业,你以后还会得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是良善。」他这个做梦以后,就有信心,就继续不断的,一方面开始断恶念的,把这个念头弄清净;一方面就是用这个米,来补偿别人,当作布施波罗蜜。果然他也次第生了两个儿子,而这两个儿子,后来都是很有功名。
所以这个世间上的因果,有时候的确我们肉眼是看不出来,因为这个因果的事情,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所以儒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的。其实你注意现在的人,有些人家里很贫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他能够坚持原则,在穷困当中,他能够坚持他应该有的人的本性,这个家庭以后,迟早要出良善的子孙,不知道哪一代而已。这个家庭,他做官贪污,你看好了,迟早出败家子,迟早,这个事我们很容易看得到的。就是儒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也等于是一种因果法则,只是它讲的不明显而已。
我们看印光大师怎么说。
「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你积所谓的善业、不善业,这个就是因地,「余庆、余殃」这个就是果报。换句话说,儒家也认为宇宙人生,不是自然而有的,就是有一个因果法则。
「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既然我们会招感良善跟不良善的子孙,就着本人来说,当然本人也是有他的果报。我们看什么叫本庆、本殃。
「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就是你本人积善、积不善,你来生,或者后世所得到的果报,一定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百千万倍。」
总结,「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我们凡夫,眼睛所看到的是现前的境界,我们如果造善业,也看不到未来的果报;但是你看不到,你不可以说是没有,不可以这样讲。
这个是讲到业果的理论。就是说,这个宇宙人生,它是有一个轨则的,什么轨则呢?就是由善业一定招感可乐果报;由恶业就决定招感不可乐果报,这个世间上,就是遵循着这个轨则在运作的,这个就是业果理论。
我们再看下一段、明因果之事。前面的一科是讲理论;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应该怎么来修行,大家请合掌。
丙二、明因果之事
【经云:「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