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能够拜佛,你能够朝山,或者诵经,我是做不到,我做不到,但是我随喜赞叹,赞同。你做这个善业,我内心赞同你、随喜你,第一个。
第二个「爱敬存心」。
这个地方《了凡四训》说这个是很重要的,他说一个君子跟小人,从行迹上来判断是很难判断。应该怎么判断呢?就是要从「存心」。小人他为了自己的名利,他也能够做一些善法。这个善人,有时候为了爱一个人,也可能会喝斥,他甚至于打他。所以你从行迹上,是很难判断它是一个善业、是恶业,所以你应该要从「爱敬存心」来判断是善、是恶。就是说,你做这个业的时候,对下有慈爱之心,对上有恭敬之心,这个就是善业,「爱敬存心」。所以儒家有时候,的确是我们容易做到。譬如说,你发菩提心,有时候这个胸量比较小的人,是很难承担要成佛。但是,你做这件事情保持一个爱,保持一个敬,你做得到,所以这的确也是我们容易踏出第一步,我做这件事情,我有慈爱、有恭敬,这件事做得到。
第三「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就是说,别人做事情,我不但随喜,我能够帮助别人,尽己之分、成人之美,我多少能够帮助你一点,我就帮助你一点。这个地方《了凡四训》提出一个观念说,假设你今天所站的位置,有一个善法要出现,而你是个关键人物,你如果不做,这个善法就不能成就,如果你做这个善法就成就,而你没有做,这件事情你就有过失。虽然说其它的善业你不做,没有过失,只是没有功德,但是这个善法,你是关键,你能够做到的,但是你故意不做,这样子你是有过失,为什么?你违背了「成人之美」。所以这个要注意,虽然我们造善业是随缘尽分,但是假设这个善业,是很分明的一定要你的时候,而你不做,这个就是有过失,所以这个地方也是要注意的。
第四「劝人为善」。
就是用口业赞叹这个善法的功德,劝人家为善。
第五「救人危急」。
前面是口业,这个是用行动。就是佛法讲无畏施。这个人有怖畏,我们能够用言词,或者是用行动来消除他心中的怖畏,「救人危急」。这个地方「救人危急」要注意一个点:在美国越战期间,有一个妇人。这个妇人她的儿子参加越战,死亡。死亡这个消息传到家里面她很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很伤心。当地的牧师就去看她,这个当地的牧师去看这个妇人的时候呢,他一句话也没讲,他也没有表示任何的行动,他只是陪着这个妇人在旁边哭,陪她哭。他离开以后,这个妇人非常的感动,觉得她受到很大的加持。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救人危急」要紧的就是你有感同身受的心,就很重要。他去,他也没讲任何话,也没有任何表达,就是陪着她哭,但是她就感觉到有一种温暖,就感同身受。所以我们「救人危急」,你看他有危急,你以一种轻慢心给他钱,这不见得有效的,你倒不如能够真正感同身受,这个是最重要的。
第六「兴建大利」。
这个地方在《了凡四训》说,就是你这个善法是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的。或者你是一个国家的官,做官的人,你的这种决策,能够决定老百姓的祸福,就是你造的业,都是大的业力,大的善业、大的恶业。要以佛法说,你干执事就是这样,干执事呢,就是大功德跟大罪过,因为你面对的是整个三宝的境界,面对的是十方的僧众,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要注意。做官的、做执事的,这造得都是大的业力。
第七「舍财作福」。
这个就是布施,用财物来布施一切众生,修持福报。
以上的七个都是属于福德之善,这以下讲智慧,福德还是不够应该要智慧。
第八「护持正法」。
我们应该思惟宇宙人生,众生的苦恼,主要是来自于他心中的无明。他为什么造恶业呢?因为他没有智慧,所以这个佛法的真理就特别重要,我们应该要「护持正法」。不过这个「护持正法」,在律上它是分两类:第一个是属于外护;第二个是内护。假设你是一个居士,你的「护持正法」就是外护,你盖一间道场,就是一些布置道场环境的,把这个环境布置好,来听闻佛法,这个都是外护。出家人就是内护,你能够有闻、思、修三种智慧来弘扬佛法,就是内护。不管是外护、内护,都是「护持正法」,使令正法能够久住,广泛的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就是「护持正法」。
第九「敬重尊长」。
前面的是对法的尊重,这个是对人,对这个父母师长。《了凡四训》说这个就是最关乎阴德的事情,要能够尊重,这个都属于智慧的资粮。
第十「爱惜物命」
是属于慈悲。「爱惜物命」在《了凡四训》提出了有四种动物是不能吃的:
第一个、闻杀不食。就是在杀的时候,你听到牠这种哀嚎的声音,这个东西你不应该吃,闻杀不食。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