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喜欢抢别人东西的冰块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考上了大学,做了护士。
    >去年疫情期间,我在方舱医院照顾病人,有个小姑娘不吃不喝,我蹲在她床边说:“你疼吗?”
    >她哭了,然后开始吃饭。
    >我知道,那是你教我的。
    >所以今天我想告诉你:
    >那一夜,你不仅听到了我,
    >还教会了我去听别人。
    >??您的学生小雨
    陈拾安拿着这张纸条,在槐树下站了很久。
    春天悄然来临,槐树抽出新芽,嫩绿如烟。校园里张贴出新的海报:“听风者联盟招募令??如果你也曾被听见,欢迎加入我们,成为下一个倾听者。”
    报名者超过两百人。最终选拔出三十名志愿者,包括林阳推荐的两名大学心理学实习生,以及苏婉、张晓雯等六位受益于“听风计划”的学生。
    培训课上,陈拾安只讲了一句话:“倾听不是技巧,是姿态。你要弯下腰,平视对方的眼睛,像对待一颗易碎的星辰那样对待他们的言语。”
    结业那天,每位志愿者领到一枚徽章,银色底纹上刻着一只展翅的乌鸦,背面写着:“我在听。”
    五月,市电视台来拍摄专题纪录片。记者问陈拾安:“您觉得‘听风计划’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他指着窗外操场上一群正在练习冥想引导的学生志愿者,说:“不是多少人考上大学,也不是拿了几个奖项。而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相信??说出痛苦,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开始。”
    镜头转向林阳。他已成为高校心理协会负责人,正在录制一段面向高考生的减压音频。
    “我知道你们很累。”他说,“我也曾在考前三个月崩溃过。但请记住,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只要你还能说出‘我撑不住了’,就还有人会奔向你。”
    那天傍晚,陈拾安再次来到槐树下。夕阳透过新生的叶片,在地上织出斑驳光影。他闭上眼,开始念《清心咒》。
    忽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他睁开眼,看见苏婉抱着诗集走来,身后跟着张晓雯、林雪、林阳,还有十几个戴着“听风者”徽章的学生。
    “我们想一起念。”苏婉笑着说。
    于是,在春风拂面的黄昏,十几个人围站在槐树下,齐声诵读:
    >清心寡欲,心无旁骛,
    >不执于念,不困于情,
    >风来则听,声至则应,
    >汝非孤影,吾在灯明。
    声音不高,却穿透暮色,飘向教学楼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
    当晚的“听风时间”,首次采用多人合诵的形式。节目末尾,陈拾安说道:
    “从前,我以为我只是一个人在听风。
    后来我发现,风一直在传递声音,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
    今天,我不再是唯一的听者。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成了风的一部分。”
    节目播出后,热线电话接连不断。有家长哭着说:“我今晚第一次抱了孩子,跟他说‘对不起’。”
    有老师留言:“我明天要去找那个总趴着睡觉的学生,问问她是不是累了。”
    还有一位退休教师写道:“我教书四十年,今天才明白,最好的教育,是从放下评判开始的。”
    六月高考前夕,陈拾安收到一封信,来自当年那个打电话说想跳河的女孩??苏婉。信纸折成乌鸦形状,展开后是一首新诗:
    >《我不是石头》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沉入河底的石头
    >冷漠,坚硬,无人拾起
    >直到风吹过水面
    >带来一句温柔的问候
    >我才发觉
    >我是被浪推上岸的贝壳
    >虽有裂痕
    >却藏着珍珠的可能
    >明天我要走进考场
    >不是为了证明我够好
    >而是为了告诉所有还在黑暗中的孩子:
    >抬头吧
    >风会带你到光里
    陈拾安读完,将信轻轻夹进《清心咒》的手抄本里。
    他知道,这场关于倾听的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个孩子正攥着笔,在纸上写下第一句“我很难受”;
    在某盏深夜未熄的台灯下,总有一双眼睛渴望被看见;
    而在槐树年轮深处,风始终在吹,带着无数破碎又重生的声音,一遍遍诉说着同一句话:
    **“我在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