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少年犯》,即将在黄浦江畔掀起怎样的波澜!而叶晨这个名字,也注定着将伴随这部作品,走入千万读者的视野。
    钟望阳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他注意到了叶晨的邮寄地址是山西省柳河镇贺家湾公社,他判断叶晨的身份有很大的概率是一名知青。
    钟望阳知道这群知青的日子过得有多苦,他希望能给叶晨带去一点点甜,更想亲自见见这部小说的作者,和他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于是乎,一封邀请作者前来魔都改稿的公函,就这样从《魔都文艺》杂志社寄往柳河镇贺家湾公社。
    秋风卷着尘土,掠过贺家湾公社的黄土塬,这个大队部门前褪色的红旗猎猎作响。这天的平静,被一辆叮当作响的邮递员自行车彻底打破了。
    邮递员老李捏着一封与众不同的信,走进了公社大院。这信来自遥远的魔都,信封上印着醒目的红色刊头”《魔都文艺》编辑部”,落款是“魔都市巨鹿路675号”,透着一股子大城市才有的气派,收信人一栏写着“贺家湾公社
    知青叶辰同志亲启”。
    “刘文书!刘文书!有魔都来的紧急公函!”
    老李的嗓门洪亮,声音穿透了办公室的窗户纸。公社文书刘建国听闻声出来,接过了信,手指捻捻那厚实的信封,又仔细辨认着那印刷体的刊名。
    “《魔都文艺》?给叶晨的?公函?这哪跟哪都不挨着呀?!”
    刘建国对于叶晨自然不会陌生,毕竟这是村里的能人,他结婚的时候,刘建国还去庆贺婚礼了。只不过“公函”二字在公社一级的分量可不轻,通常只有县里、地区甚至省里的红头文件才配得上这个称呼。
    一份来自魔都的,点名给一个知青的“公函”,太不寻常了,刘建国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捏着信的手都紧了几分。
    “快,去叫叶晨来!”
    刘建国一边吩咐旁边看热闹的通讯员小赵,一边小心翼翼的把信放在自己那张掉了漆的办公桌上,仿佛这是什么易碎品。他自己则转身快步走向隔壁,敲响了公社G委会主任王满屯办公室的门。
    “王主任,出事了!魔都......魔都那边给咱们这的知青叶晨发了个公函!”
    刘建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王满屯正在看一份关于冬小麦播种的简报,闻言“腾”地站了起来,浓眉拧成了疙瘩:
    “魔都?公函?哪个部门?叶晨一直在贺家湾呆着,就算是惹祸,也不至于惹到那边去呀?!”
    王满屯对叶晨的印象极佳,毕竟这是贺家湾公社的劳模,不仅工作做的出色,不论是知青点,还是与下面贫农的关系都异常和谐,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找他帮忙,他都从不推辞。
    刘建国赶紧把信取来,递给了王满屯,然后解释道:
    “不是公家部门,是......是一个叫《魔都文艺》的杂志社!”
    “杂志社?文艺杂志?公函?唱的是哪一出?叶晨光那个臭小子到底干啥了?”
    王满接过信封,翻来复去的看。他对“文艺”二字的理解,还停留在样板戏和宣传口号上,一封杂志社给知青的发函,这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办公室门口已经悄悄聚拢了几个公社干部,都抻着脖子往里瞧,脸上写满了惊疑和好奇。刘文书也是一头雾水,回道:
    “不清楚啊主任,信封上就这么写的,小赵已经去叫叶晨了。”
    就在这时,通讯员小赵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后面还跟着一脸茫然的叶辰。他刚从地里回来,裤脚上还沾着泥点子,被这突如其来的“传唤”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主任,文书,叶晨来了!”
    王满屯唬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打在叶晨身上,他啪的一声把信封拍在桌上,语气严厉的问道:
    “叶晨,这怎么回事?魔都的杂志社给你发公函,你背着公社搞什么名堂了?”
    叶辰的心脏猛地一跳,随即,一股巨大的惊喜如电流般瞬间传遍四肢百骸!来了!《魔都文艺》的回音,比他预想的来的还要快!而且是公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方极其重视,极有可能是要刊用!
    叶晨强压下几乎要冲出喉咙的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然后回道:
    “报告主任,我没有搞任何名堂。这封信......应该是我之前投稿给《魔都文艺》杂志的小说,编辑部给我的回音。”
    “投稿?小说?”
    王满囤和刘建国,连同门口围观的干部们都愣住了。投稿他们听说过,但一个知青写的稿子,能让魔都的杂志社发“公函”回来?这得是什么级别的稿子?
    “你写的啥小说?叫啥名?”
    王满囤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疑虑并未完全消除。在当下“写小说”本身在他们看来就有点“不务正业”。
    叶晨深吸一口气,随即坦然的回答道:
    “报告主任,小说名字叫《少年犯》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